军事

院士:中国天眼FAST领先优势10年后将被取代

环球时报2018/5/30 15:42:34

5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5位中科院院士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潘建伟、武向平、谭铁牛三位院士分别就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人工智能等中国正在持续发力并在国际上日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重大科研方向进行了权威解析。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指出,利用量子规律,能够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量子调控技术的系统性应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在内的量子信息技术可以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技术的瓶颈,成为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的源泉。

潘建伟认为,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也一定会带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给了我国一个从经典信息技术时代的跟随者、模仿者转变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伟大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的报告以“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与SKA”为题。他说,“FAST保持领先地位,大概只有十年时间,一旦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建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FAST的领先优势终将被其所取代。”

20180530014552638.jpg

(天眼FAST)

  武向平指出,SKA是人类迄今为止计划建造的最宏伟的天文观测设备,汇集了人类在天文学、无线电、信息、通信、计算机、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蕴涵多项重大科学发现,会对自然科学和人类文明作出划时代的重要贡献。武向平认为,作为SKA主要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将以大国的风范和责任,以及对卓越科学目标势在必得的追求,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获得丰厚的科学回报。 

  中科院院士谭铁牛的报告以“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为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了人工智能的问题和挑战。谭铁牛指出,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智能在信息感知和机器学习方面进展显著,但在概念抽象和规划决策方面能力还很薄弱。可谓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谭铁牛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距离“很好用”还有数据、能耗、泛化、可解释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诸多瓶颈,理论创新和产业应用发展空间巨大。他强调,高科技本身没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人类自身。我们应未雨绸缪,形成合力,确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应,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编辑/马子浩)